在新中国璀璨的开国将帅中,聂荣臻、罗荣桓、黄克诚、徐海东、萧华、杨勇、杨得志、梁兴初……3名元帅、2名大将、400多名将军曾经来自同一支部队,抗日时期,这支部队是我党领导的三大主力师之一诚信配资,它就是——八路军第115师。
115师的前身为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一军团、红十五军团主力及红军第七十四师,这三支部队都是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,身经百战,战功赫赫。
由这三支部队合编而成的115师,战斗力之强悍毋庸置疑。
115师的指挥员们,都是后来战功赫赫的名将,再加上115师的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,指挥员英明,战士勇武,这样的部队岂会打不了胜仗?
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无论是在抗日战争,还是在解放战争,115师和以115师为底子发展出的四野,都是公认的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之一,战绩无比辉煌。
展开剩余93%抗战八年,115师浴血奋战263次,歼敌51万余众,勇冠三军,名震天下,是公认的八路军中实力最强的主力师。
解放战争中,由115师为底子发展出的27万精兵挥师东北,成为日后四野铁军的骨干。
115师能够成为后来名震天下的精锐之师,离不开战士们的浴血奋战,也离不开指挥员们的运筹帷幄。
曾是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,后任115师代师长的陈光,他为115师的发展壮大做出巨大贡献。
可以这么说,抗战时期,115师能取得这么多傲人的战绩,离不开代理115师师长5年之久的陈光的运筹帷幄、指挥若定。
1907年2月24日,陈光出生在湖南宜章栗源(今栗源乡)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,他出生时,清朝只剩下5年国祚,时值王朝末期,又是东西方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,此时中国是兵荒马乱,民不聊生。
5年后,中国更是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,内有军阀混战,外有列强瓜分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朝不保夕。生活在这样的乱世,多数人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命就已经是万幸。
陈光的父亲以给地主当长工为生,家中除了父母,还有一个妹妹,因为家贫,他只上了三年小学便不得不辍学,回家务农。
从小就见惯了地主豪强对穷苦百姓的剥削和压迫的陈光,自幼便有一颗锄强扶弱的心,希望有朝一日能打倒那些恶贯满盈的地主豪强,还劳苦大众一个朗朗乾坤。
辍学回家后,除了务农,身高力大的陈光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替朋友打抱不平,为人豪爽义气,正是因为如此,陈光在村里同龄人中的威信特别高,可以说是一呼百应,只要他要干嘛,绝对有很多人追随。
也正是因为陈光在村里同龄人中的威信极高,在1926年村里成立了农民协会时,他就被村民推举为协会委员,带领劳苦大众与地主豪强顽强斗争。
马日事变后,被打倒的地主豪强趁势反扑,陈光被通缉,被迫远走他乡。
虽被迫离开家乡,陈光对革命的信心,对我党的向往却仍然强烈,他没有因为现在的挫折就放弃心中的理想,临走前他把12支步枪掩埋起来,等待着再次归来。
1927年12月,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,陈光毅然回到了家乡。
恰在此时,黄埔五期生、共产党员陈东日受命回乡组织农民武装,陈东日与陈光是同乡同族,两人也相熟,陈东日知道陈光在村里同龄人有着很高威信,也知道他对我党很是向往,也有着一颗坚定的革命的心,所以经党组织同意后,他将陈光拉近了党的队伍中,让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。
成为共产党员后,陈光当即挖出此前掩埋的12支步枪,用这些枪协助陈东日组建了农民赤卫队,并在队员们的推荐下,成为农民赤卫队队长。
对于陈光毫不犹豫将步枪上交党组织的举动,后来的开国上将萧华这样评价:
“12支步枪,是一件了不起的事。那时赤卫队武器很少,多是一些大刀梭镖、土枪,能有这十几支步枪真不简单,对宜章暴动的成功,有着重大的意义。”
1928年初,朱德、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由广东北部经莽山进入湖南,途中遇到一支农民赤卫队,这支部队就是陈光率领的赤卫队。
朱陈部在陈光的带领下进驻栗源堡。随后,朱德、陈毅、陈光商定了智取宜章的方案,时值年关,称“年关暴动”。
陈光奉命率赤卫队在栗源堡响应,攻取宜昌城的战斗打响后,陈光就在栗源堡打土豪、烧地契,收缴洋人矿产公卫队的枪支。经过此次战斗,赤卫队的力量不断扩大,战斗缴获加上朱德赠予的20支枪,赤卫队已经拥有了七八十支枪。
随着栗源堡农民赤卫队的实力不断增强,也引起了地方反动派武装力量的注意,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——“挨户团”就向陈光的赤卫队发起了“围剿”。
敌强我弱之下,陈光临危不乱,沉着应对,表现出了与生俱来的军事才能,指挥赤卫队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,坚守了一整天,最终等来了援军,迫使敌人不得不撤退,狼狈逃窜。
宜章被攻克后,我党又发起了遍及湘南七县的湘南起义,消灭反动派武装力量,建党建政,带领劳苦大众打土豪,分田地。
湘南起义对我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某史学家曾这样评价湘南起义:
“没有湘南起义就没有朱毛红军会师。”而在这么重要的战役中,陈光率领赤卫队刺探情报、带路、拆桥阻击,积极配合主力作战,为湘南起义的成功发动立下大功。
湘南起义成功后,朱德、陈毅决定率部走上井冈山,与毛主席会师,此时陈光没有选择继续留在栗源堡这块小天地闹革命,经过这几日与朱德、陈毅的相处,他明白要想彻底改变中国劳苦大众被压迫、剥削的命运,不能局限于老家这块一亩三分地,一定要走出去,只有跟着我党闹革命,眼光放到全中国,这样才有机会,也才能拯救更多的劳苦大众脱离苦海。
明白这些道理后,陈光没有丝毫犹豫,坚定地带着赤卫队队员随朱德、陈毅上井冈山。
对于陈光这样一位拥有与生俱来的军事才能的将帅之才的加入,朱德、陈毅自然十分高兴,当即将他和他的队员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三师,陈光任特务连连长,旋即任第29团第3连连长。从这一刻开始,陈光真正开始了在红军中的戎马生涯,也开启了其传奇的一生。
红军时期,陈光凭借自身优秀的军事素养和才能,及英勇无畏、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,职务不断得到提升,逐渐成为红军最重要,也是最能征善战的将领之一。
1930年2月,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“围剿”,此时陈光凭借着卓越战功,已成为红四军一纵队一支队副支队长。
当时,面对敌人发起的“围剿”,红军在毛主席、朱德的指挥下迅速做出了应对措施,采取“诱敌深入”的方针和“中间突破”的战术,以此来应对装备、兵力都要远优于我军的国民党军。
战斗过程中,陈光所在的一纵队联合红四军其他2个纵队在红六军二纵队的配合下,首先在富田一带歼灭了敌先头部队一个旅,大涨我军士气。
1931年6月,陈光率部参加了发生在文家市的一场战斗,战斗中他身先士卒、英勇无畏,冲在队伍的最前面,不幸的是他在冲锋时被子弹击中,子弹穿过他的右膝,卡在骨缝里,流血不止,战士们见此赶紧把他抬上担架准备送往后方治疗。
然而,此时陈光却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未曾想到但却无比敬佩的事情,他强忍着剧痛从担架上爬了下来,然后爬回阵地,强撑着因流血过多已变得无比虚弱的身体,继续指挥着战士朝敌人发起进攻,战士们看到指挥员都如此英勇,大受鼓舞,最终将敌人击溃。
中央苏区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此时已任红二师师长的陈光奉命担任突击前卫任务,打通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。
在此期间,陈光带领红二师突破乌江天险,攻取遵义,血战湘江,抢占娄山关,强渡大渡河,飞夺泸定桥,攻克腊子口,为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1944年5月,党组织在《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》中就特别提出:
“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,渡出险境,贡献极巨。”
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,陈光改任红四师师长。
在直罗镇战役中,陈光带领红四师担任主攻任务,在他指挥和战士们英勇奋战下,一举攻克直罗镇,全歼敌109师,让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认清了我党领导的红军是绝对不可战胜的。
“西安事变”后,陈光成为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。
1937年8月,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。
朱德、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,下辖115、120、129三个师,其中以115师综合实力最强,有一万五千多人,由红一军团、红十五军团和红军第74师合编而成。
成立之初,115师下辖343旅、344旅及师直属独立团、骑兵营、炮兵营、辎重营、教导营和工兵营,陈光343旅旅长,徐海东任344旅旅长。
115师出兵抗日打的第一战,即后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捷。
这一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,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,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首次取得的重大胜利,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,而担任平型关伏击战主攻指挥的就是343旅旅长陈光。
1937年9月,115师为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,决定充分发挥我军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,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平型关设伏,伏击日寇。
115师虽然是我军战斗力最强悍的其中一支部队,但相比于装备更先进的日军却有些捉襟见肘,为确保万无一失,聂荣臻、罗荣桓等115师首长经慎重商议,决定让队伍中善打硬仗的陈光担任此次伏击战的主攻指挥。
肩负重任,陈光不敢马虎,当即率343旅向平型关开进。
25日拂晓,343旅赶到师部指令设伏地点。
到达预伏地点后,陈光立即带着343旅指挥员们勘察阵地,经过缜密分析,陈光等指挥员因地制宜,充分发挥出我军特长,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作战计划。
清晨7时许,日寇的汽车驶近伏击地点,隐蔽起来的343旅战士看到后没有任何多余的工作,四周也极其安静,只有越来越近的汽车引擎声,战士们手握着枪支,眼神坚定地朝着敌人方向望去,静静地等待着日寇全部进入伏击阵地。
当日寇车队全部进入伏击地点后,陈光立刻向战士们发起总攻的命令,“打!”第685团率先向日寇发起进攻,迫击炮、手榴弹和十多挺轻重机枪如同狂风暴雨般同时向日寇车队开火。
刹那间,日寇倒下一大片,惨叫声此起彼伏,打头的三辆汽车被炮弹炸翻,乱作一团……
战斗持续一整天,343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,全歼伏击圈内日军日寇1300余人,击毁汽车100余辆、马车200余辆,缴获步枪1000余支、机枪20余挺、火炮1门,以及大批军用物资。
此战有力配合了阎锡山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,滞缓了日军的战略进攻,打乱了日寇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,除此此战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日军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“恐日病”和抗日“亡国论”,极大地振奋了国人抗战的信心和决心。
平型关大捷后不到一个月,陈光又率部在广阳伏击战中立下大功,使343旅成为八路军第一支抓到日军俘虏的部队。
1937年10月中旬,日寇第20师团经九龙关向昔阳进犯,企图迂回进攻驻守娘子关的国民党军,为掩护娘子关的国民党军退守太原,115师奉命阻击西犯日军,此次作战任务重要且艰巨,为确保阻敌任务成功,陈光的343旅再次临危受命,担任主攻。
此次伏击战,在陈光的指挥下再次取得大胜,343旅不但歼敌近1000人,缴获骡马700余匹、步枪30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,更是俘虏了日寇第20师团第79联队辎重兵军曹加滕幸夫,这是我军第一次抓获日军俘虏。
1938年3月,战功卓越且指挥能力突出的陈光被任命为115师代理师长。
陈光没有辜负党组织对他的信任,成为115师最高指挥员后,他就和师政委罗荣桓紧密配合,率部自山西挺进山东,直插泰山以西,很快就在那里建立起各级抗日政权,以强悍的战斗力极大地威慑着津浦铁路中段的日寇,使其不敢轻易离开驻地。
之后,115师在陈光的带领下不断壮大,并以强悍的战绩名震天下,威慑敌胆。
1939年5月初,日寇驻山东最高指挥官尾高龟藏纠集8000余人,兵分九路,向115师驻地泰西地区发起扫荡。
日寇突然袭击,115师数千余人被包围,危急时刻,陈光当机立断,果断下令转移,不幸的是转移途中遭日军堵截,陈光不得不率部撤到肥城县的陆房村一带坚守。
日寇得知115师退守陆房村后,为擒住让其闻风丧胆的八路军名将陈光,尾高龟藏当即命令所部向陆房村发起猛烈攻击,甚至出动飞机轰炸扫射。
面对日寇飞机大炮的轰炸,陈光和战士们临危不乱,英勇无畏,进行顽强抗击,打退了日寇9次疯狂进攻。
战斗最激烈也是最危险时,陈光再次身先士卒,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。靠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,战至天黑,日寇都未进寸步。
天黑后,日寇暂停进攻,准备天亮后对陆房村发起总攻。
此时,日寇自信地认为我军已是人困马乏,绝对不敢突围而是会借着这短暂的停战时间赶紧休整,然而日寇实在是低估了陈光和115师,也太高估自己的实力。
在日寇停下休整时,陈光立即召集指挥员们研究,决定趁着敌人防御松懈时,实行夜间突围。当夜10时许,陈光指挥部队突然对敌发起突然进攻,并最终成功突围。
此次战斗,陈光在极其不利之局面下沉着指挥,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,击毙击伤日寇1300余人,其中包括日军前敌指挥官、联队长植田大佐。
这次大胜,再次鼓舞了国人抗战之信心和决心,也让陈光这位我军名将的大名响彻云霄。
1945年4月,陈光作为山东代表团的副团长,出席了党的“七大”。
5月11日,中央党校一部党小组作出《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》,指出:
“陈光同志自农民出身领导游击战始到现在,已成为我党有数军事人才之一,亦看出他一贯地忠心耿耿,为党为阶级事业虚心学习,联系群众之优良品质。在指挥作战中,机智英勇,曾创造出不少有名战斗范例。”给予陈光充分肯定。
解放战争,陈光历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、第六纵队司令员、东北军区副司令员、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。
新中国成立后,陈光调任广东军区,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。
1954年6月7日,陈光逝世诚信配资,终年49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360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